作为洛阳的城市名片,高铁站原有乘出租车的方式至少能解决问题。现在改到地下停车场乘车,人员积压严重,出租车保障数量明显不够,这样改有什么好处?为了激活地下通道的商铺?让决策者来看看排长队的情况吧?以前10分钟,现在半小时,城市形象何在?
知道他们工作都不容易,很多大巴揽客的也都是四五十岁的年纪。但是你们想想一堆外地游客出来火车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么一大群疯狂吆喝甚至直接伸手拦人的,【他们对洛阳这个城市的初印象是什么?】尤其像图一这种直接把出租车停在出站口【正中间】的,【游客对你洛阳人素质的初印象又是什么?】 但也如开头所说,他们想要挣钱也不容易,这种问题【不要】一棒子打死,能不能像高铁站那样在附近圈出一片区域专门供出租车排队接客...
从7月1号开始洛阳到上海736次客车在偃师站不停了? 偃师的车次咋越来越少了?
近期在郑州东站乘车,郑州东站新设置的电子站牌很不错,比之前地面设置的橙色、绿色、紫色地标更加好识别,希望洛阳龙门站借鉴。如果不能一次到位,可以先设置电子站牌,以后再设置电子围栏。
好说也是洛阳的门面,建议领导们来看看火车站旁边的厕所,关林火车站的厕所仿佛回到上世纪 脏乱差 无人管理 无人维护 就是这样的?
多年没在洛阳火车站坐车了,近期在洛阳火车站坐车,候车室内的通风空调太不给力了,室内闷热难受,向主管部门反应修修吧,洛阳是个旅游城市,好歹也算河南第二大城市呀!
近年来龙门高铁站车次日益增多,极大方便了七百万洛阳父老,但目前送站平台经常性拥堵,主要原因是部分接站车辆图方便,在送站平台和连接匝道上驻车待客,而且屡禁不止,究其根源就是地下停车场和接站(出租车和社会车辆)组织混乱,一方面没有对车辆动线进行区分,二是地下停车场缺钱引导标识,一些老旧标识不合时宜,还没有及时清理更换,造成外地游客出站体验很差,没有明晰的人流效应,地下空间商业价值也难以发挥出来。对此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