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是我的家乡,是十三朝古都,但目前发展缓慢,作为四大古都却如今发展乏力,特提此建议,还望考虑。
一、城市发展需要青年人才
城市间发展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经济发展乏力终究是缺乏人才和创新力、创造力。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才能更好发展。城市的更新,思想的进步,都需要青年人来促进。不可否认的是招收本科的高校对于吸引青年来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目前我市缺乏青年人才培养基地,缺少优质高校和优质科研院所,城市发展缺少新鲜血液注入。同时高校较少也导致很难有足够规模的企业吸引足够多的人才。国内许多案例都表明,有优质高校资源的地方可以促进城市文明的推进和公民素养的提升,同时可以促进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由此提出:一是研究院的设立。希望可以依托我市的优势,如洛阳栾川的钼业资源等,向中科院申请设立相关创新研究院(如赣州就有中科院创新研究院,说明地级市不是不能设立)。二是高校的引进。一定要有提前布局的意识,不可一拖再拖。先前就因未能提前布局而错失了设立高校分校的机会,遗患无穷,痛心!痛心!一切政策红利都要尽早,可以考虑联系部属高校等整体搬迁,或设立研究院。但能够培养优质本科人才的基地更佳。部属高校拥有更多的上级拨款,相对来说能够促进当地发展的同时减轻我市的财政压力。本身河南省就缺乏优质高校资源,因此希望努力引进,抓紧时间。随着生育率降低,一旦数年后学生数量减少,高校在外地落地则更不可能了。此事迫在眉睫!应抓紧时间!
二、城市发展需要提前规划
一是洛阳市轨道交通问题:如果地铁不便批准是否可以建设轻轨?形成在主城区以地下为主(不影响城市景观),在工业区等以轻轨形式建设,降低建设标准,尽可能快地保证二号线向南向北通向龙门石窟和北郊机场。确保一号线向东通向白马寺,由此盘活洛阳整体轨道交通。城市经济带动了,才更好批复后面的轨道交通建设。二是洛阳市公共交通的协调性问题:能否按照其他城市一样,市公交集团与长途公交区县公交共同出资组成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商业化模式运营,共同出资,共同维护,按出资比例进行分红,也可以随时注入股金。使区县公交与城市公交能够共同发展而不是相互牵制。都知道合作才能共赢,我市的相关公司应该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三是文物古迹复建:不要以什么规划有限或者经费不足作为借口,如果要复建展示(除非条件不允许)就按原比例复建。如今我们留下的东西,几十年后也是留给后人的遗迹,希望还保留着老一代人的精益求精,把每一件文物,每一个遗迹,都当做艺术品和未来的文物看待。新建的九州池二期城墙没有按照历史记载的规制来建造,有多少人会进博物馆去看规制的具体数据?更多的是在外面看到的规模大小,建的那样小家子气谈何“大唐盛世”?希望及时止损。希望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建设更佳优质的地标性建筑。四是文旅发展。不要学习其他城市将景区附近全部开发成商业区,当前旅游并不只是简单的消费了(更何谈数年后),需要提前认识到消费的转型!!!
三、城市发展需要政策扶持
一是当前火热的一带一路。作为丝绸之路东起点,积极申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分会场,吸引外商来洛投资。同时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质高校资源来洛办学,提升洛阳的国际知名度。二是当前国家推动发展的低空经济。可以扶植驻洛企业发展低空飞行器,研究低空飞行的规则及设计思路等等,积极筹办低空经济发展论坛等,培植本土企业同时吸引沿海开放城市企业来洛设立分部或投资建厂,其他国家支持技术等也可以考虑类似方法。
同时依托我市的通用机场,提供低空飞行器试飞服务,用作低空有人/无人飞行器试飞试验场。
四、文旅发展方面
一是建议充分发挥洛阳东站百年老站的优势,可以收集相关文物及史料照片,建设陇海(汴洛铁路)博物馆,依托陇海铁路建立陇海铁路公园。二是后期重点开发东汉三国魏晋文化,城市框架延洛河伊河向东延伸的同时提前规划好相关遗址区的保护建设,使其与城市有机结合。重点维护汉魏洛阳城宫城区、金村、金墉城、圜丘、东汉太学、东汉灵台、北魏永宁寺遗址等,合理规划。三是积极体现文化底蕴。如公交站设置、路名选取、地铁站规划,地标(如公园)命名等,在方便的同时应体现文化底蕴,可以采用古代城门、遗址名称。路牌路标体现文化元素等等。四是设立研习所、文史相关研究所。作为四大古都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城市,(或者从河南省的角度来说,全省的历史研究发展远远匹配不上文化资源)在历史研究领域却十分欠缺。可以依托我市/我省遗产资源,成立招收本科的优质大学,引进国内优质高校教授等来洛授课。
五、城市规划
一是提高便民设施设置方式、优化管理模式,如考虑接驳车与地铁、地铁与火车、地铁公交与末班高铁、U字形转弯路口设置、便民服务点辐射方式等,采用更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可以考虑在高校设榜征集管理方案)。二是后期新建城区可以考虑沿洛河伊河向东延伸,同时积极推进郑洛城际的建设、公交站点的设置。三是积极提升、更新城市设施,如路口白线可采用半月前杭州某市民提出的划线方式,减轻拥堵以及路口事故发生概率。
六、协同发展
一是文旅与技术产业协同发展。文旅能够提高城市名声,但技术产业才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技术产业所产生的收益推动文旅设施的更新和文旅产业的发展。二是文旅发展相协同。人才引进、城市建设要确保“徕远”,要做到相互适应。如公共交通和铁路局要宣传相关旅游信息。不用局限于本市,可以接受省内其他城市的广告推广等等。
七、铁路发展
地方与铁路应协同发展。一是积极争取扩建洛阳龙门高铁站、建设高架站房、南广场,洛阳龙门站在2024年的规划中竟然只有6台15线,但人流量巨大。同时这样的规模并不能与建设铁路枢纽的目标相匹配。反观郑州航空港站,人烟稀少却建设了16台32线,有资金却不更新省内其他城市火车站,实在是钱花在刀背上。二是积极争取郑洛城际、洛济铁路的建设,洛阳境内扩建洛阳站,关林站、孟津北站(规划中)、洛阳龙门站,启用洛阳东站、白马寺站,新建伊滨站、偃师南站、小浪底站。洛阳龙门站西侧预留通往三门峡、南侧预留通往南阳线路,出站后可与呼南高铁洛阳段并线。三是积极争取洛阳站更新及扩建项目,建设北广场,更新高站台。保留一座低站台即可。
八、提升服务意识与城市归属
一是提高景区、商场、摊位、民宿酒店等的服务意识。可以由文旅部门出面发出倡议信,降低异常价格,文旅发展不是“一锤子买卖”。所有旅游城市皆是如此,只有让游人如织,流连忘返,来了还想来,才是成功。二是规范服务。及时取缔不合规的停车场、非法运营车辆,只有规范市场方能有长远的发展。如在白马寺、关林、古墓博物馆景区外的私人停车场,载客三轮等等。如明清洛阳城范围内道路两侧的摊贩,应进行规范和管理。三是在前面的基础上,才能够提升城市居民的自豪感,同时给予相应人才政策,避免区分“外地人”与“洛阳人”,一切来到洛阳创业和发展的均是洛阳人。以此提升归属感,提高我市的文化实力。
回复部门:发改委 2024-07-29 17:08:43
网友:
您好,您的建议已流转至相关部门,并积极与您进行了沟通联系,您的建议我们会积极进行研究和采纳,感谢您对洛阳发展的关心,也感谢您对发改工作的支持。
尊敬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