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至今六年多了,23年过渡费还有两个月未支付,24年一整年没支付,至今过度费拖欠十六七个月一点不发,融资利息食言而肥,安置房不动工,政府现在还有一点信誉吗,什么时候能动工,给老百姓的保障租房过渡费钱什么时候能到位,别真拖出事了,马上牡丹花会,到时候去堵路封桥又说影响洛阳形象了,别怪老百姓,是你们逼的。
雷村宿驾窑是伊滨一个小支又小的自然村,拆迁也有三年了,别的村一套一套房子分着,就算轮也该轮到我们小村了吧!比我们拆迁晚的都有分房子!小小的自然村确没人管!何时才能有个家?
拆迁十几年安置房一拖再拖,去年还看到什么招标成功文件,说是三年盖成,可到现在也没看到开工,倒底是到哪个阶段了?还有希望没有了?
不要打官腔,要实事求是,有明确时间,有明确期限才是合理回复和为民办事。如果问题负责人百姓可以区分很清楚还需要政府解释干什么,还需要我们自己转新区办协调处理,一站式服务就是如此服务的吗
史家屯村于2011年响应政府号召拆迁,已经过去14年,多少人没有等到新房已离开人世!多少人还在等着安置房结婚生子!一期山水家境只分了一部分人,还有多少人在等着二期,目前二期已经停工3年多。 去年12月份已公示重建的中标施工单位,到现在已经过去3个月,这期间你们一直回复“中标单位已陆续进场,各中标单位正在抓网百姓网直紧施工”,这不是说瞎话吗? 请明确回复二期安置房何时正常恢复施工?何时交房?
领导好, 我们是伊滨区2号小区吉庆嘉苑,拆迁失地困难户。住在南组团这边。 小区49号楼的2单元电梯一天一小坏,2天一大坏。每次反馈物业要么处理不及时,要么就是简单的复位。这种异常绝对不是简单复位去解决这么简单的处理方案。电梯困人发生好几次。试想要是捆小孩,困行动不便老人,怎么办。这些人群心里承受能力是最弱的。如果不彻底解决,坚持就是拿人民生命当儿戏。简直是要等引起民愤了,才处理吗?
上庄村从拆迁到现在已经整整五年了,当初拆的时候说每人交6000元失地金,三月份交上四月份就能领钱。每家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可五年了也没兑现承诺,说是政策变了,期间也有家把钱退了。也有人说如果退了再有啥政策就不能享受了,让人进退两难,请政府给个明确的答复,如果没有新政策就直接通知老百姓让把钱退了,别让老百姓天天都活在期盼中。
拆迁至今六年多了,23年过渡费还有两个月未支付,24年一整年没支付,至今过度费拖欠十六七个月一点不发,融资利息一分不给,安置房不动工,政府现在还有一点信誉吗,什么时候能动工,给老百姓的保障租房过渡费钱什么时候能到位,别真拖出事了,马上牡丹花会,到时候去堵路封桥又说影响洛阳形象了
自2020年拆迁以来,原本拆迁协议写的预计三年交房即2023年。后来2022招标成功预计工期3年,即2025年完工,目前实际情况却是二期只完成了地下部分,三期才开始土方开挖,并处于停工状态,一拖再拖。百姓反应的情况得到回复了,可回复的内容看似很长,实则都是缓兵之计,冠冕堂皇,如果真把百姓放在心上会是这个效率吗?如果真的的没钱盖房子为什么那么早就拆迁呢?过渡费也很久没法放了,如果钱都用来盖房子了过渡费不发也能理解,...
《洛阳市城中村改造 以购代建实施方案(试行)》(洛政办〔2025〕4号)文件中安置对象为“列入我市城市区(含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下同)城中村改造计划项目涉及的安置对象,包括拟征迁需安置对象,已签订《征收安置补偿协议》、未分房或未足额分房的安置对象。”,并未提及安置对象为列入我市2024年度城中村改造计划项目,我看市住建局给涧西区兴隆寨的回复是安置对象仅涵盖列入我市2024年度城中村改造计划项目,所以想再确认...
李屯村搬迁五年了,我看了百姓呼声提问的安置房进度问题,你们都是敷衍的应对,也不要再说计划2026年交房,现在就想听你们实事求事的告知实际情况,今年什么时间能动工盖房?
处于缓解定鼎门街道办事处拆迁安置的目的,我司将用来经营的24-25号学生公寓,以低于市场价很多租赁给对方,截至目前,定鼎门街道办事处有2621443元未支付,我司现在已经无法正常运转面临倒闭,现申请定鼎门街道办事处支付租金,退还场地。
编号 20250320112402538追问 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第三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禁止建设单位参与搬迁活动”。围挡隔离属于阻碍道路通行的行为,违反了上述规定。洛阳市的拆迁管理也遵循相关的法定程序,在未达成补偿协议且无合法手续的情况下,进行...
我是伊滨区诸葛镇西吉村村民,现归伊滨区孝文街道管辖,于2004年入伍参军,2020年退役户口随父母安置,为支持伊滨区发展老家房租于2020年配合政府拆迁,拆迁时承诺三号小区(兴隆嘉苑)进行安置,至今未进行安置也未领取过过渡费,导致我一家四口人生存压力过大,每年需承担一万多的租房费用。请各级政府领导体恤退伍军人生活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