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建议涉及全市违停治理政策问题,请市城管局统一答复) 日前,投诉两个路段的违停乱像,希望得到城管部门的有效治理,两次投诉都接到了某区城管执法人员的电话 ,两名执法人员态度和善,满腹苦衷,都表示了他们对违停乱像的无奈,他们说,违停越来越严重他们也很清楚,他们也想下力气治理 ,还路于民,可只从有了“15分钟温馨提示”的政策,他们就像燕子被折断了翅膀,有劲无处使,面对违停泛滥的局面他们也很无奈,投诉越来越...
领导您好!忍耐再三还是决定写下这篇投诉文字,总是需要有人站出来说一说。 核心事件:纱厂南路五十八中及白马家属院门口下午高峰期被小商贩围满严重拥堵!上传的照片仅仅是学生还没放学的状态,但凡学生们放学出来这里简直混乱不堪,两边违停汽车一堆,有的商贩拉着燃气罐子打着火,有的商贩车身比汽车还大就差搬个房子了,人行道不能走人,非机动车道不能骑行,全都挤到汽车道去了。我本人亲眼目睹事故至少三次,摊贩吵架打...
凝碧北街和凝碧南街交叉口(盛唐至尊北一门口)一直是违停的重灾区,特别是每天下午5点至第二天上午10点,大量的机动车在此聚集违停,把路堵得水泄不通,别说是消防车,就是一般的私家车有很难通过,群众不断投诉,城管不断“治理”,但由于“15分钟温馨提示”的呵护,违停车主毫无顾忌,肆意妄为,现如今,此处不但违停聚集,还成了摆摊卖货的好地方,此情此景,又一次挑战着城管的执法底线!
金典三路违停泛滥,拥堵不堪,屡遭投诉,毫无改观,群众怨声载道,深恶痛绝,城管每次都回复说“已到场治理,今后将………”,但违停车辆有增无减,“朗润园”一侧有两辆装满杂物的面包车长期停放于此(疑似僵尸车),严重影响市容,城管执法人员到现场执法不可能看不见,一不处罚,而不拖离,难道在此停车是城管默许的吗?呼吁城管真正加强该路段的治理,依法对违停车辆,特别是影响市容的“僵尸车”予以整治和处理!
从南山大道向一洛路方向上高架的地方,经常有大货车在路边违停,而且数量很多,正因为是在拐弯处,而且车速较快,有危险隐患,希望有关部门治理。
龙富小区洛宜路门口,每天晚上6点之后,占道经营严重,摊子都快摆到马路中央去了,旁边违停好几排,半幅车道被堵住,每天晚上此处都会堵车。请城管局切实治理!
1.关林路西向东方向在关林路学府街口掉头往三院去的车辆不受红绿灯控制,与东向西直行车辆抢行,掉完头还要连续变几个车道,能不影响直行吗,拥堵不就来了。 2.关林路(学府街口至龙和西街)东向西方向机动车最左侧车道全是违停,甚至双排停车,三院正门口网格线也不例外,公交车道也是摆设,交规在该路段也成摆设。 3.三院在原大门东侧侧新开一车辆进出口,进入院内车辆和路边违停车辆阻挡公交车进站(车站在新出入口紧挨东侧...
在纱厂东路凌宇犀地小区门口的马路上,虽然马路两边没有规划停车位,但事实上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这里都停着大量的汽车,四车道变两车道,通行极为缓慢,经常因为违停造成拥堵,停车停在人行道上,给行人出行也造成很大障碍,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对这一路段的治理,彻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为洛阳交通秩序保驾护航
南苑路上南苑小区跟清华园门口违停严重右转道跟非机动车道全被占只剩一条直行道,一条路四排违停遮挡小区进出口视线看不到机动车路上跟非机动车路上车辆情况,已经发生多起交通事故。并且还判小区居民全责不让直行。多方投诉热线就是没人过来贴单治理。这到底是路还是专门的停车场
本人将车停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中间空地,未占压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盲道,且车辆停放位置前后均种有行道树,正常情况下行人和非机动车顺着道路方向通行也不会选择两棵树中间通行,因此也不影响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但是被孟津城管贴了罚单,判定为违停。老百姓挣个钱不容易,孟津小区普遍车位紧张,公共停车场数量又少,随着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停车难问题愈发突出,治理违停可以理解,但是不想因为停车问题天天提心吊胆,因...
老城区建安街与同化街交叉口,本来路就窄,在这个路口东边,同化街街口天天停着几辆车,而且正路口东一点还有个停车场,骑个电动错车都费劲。建议立马整改,坚决严格治理违停
非机动车道甚至机动车道现在都有违停现象,城管贴条收效甚微,要求和涧西区太原路一样安装违停抓拍摄像头
双向四车道,常年被占用两条车道违规停车。城管来贴条时能赶走一批,过不了多久又停满了。长兴街列为违停严管街道后,本来以为能治理一下违停,可还是和原来一样。
违停治理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具体的措施和明确的操作规程,怎能保证集中整治的效果?请问:当停放在路边合法车位的车辆被堵,拨打电话61111166后,执法人员最慢多长时间能够到达现场,并采取必要措施解救被困车辆?也就是说,贵局对执法人员到达现场的最短时间有没有明确的要求?请明示!
洛龙区天鸿君邑,定鼎门街上的东门,广利街上的西门,一到晚上都被大量违停车辆堵死,消防车救护车都进不去,等出了事算哪个部门的责任,马上到花卉了,希望常态化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