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网调查

奥赛补习班:生意红火仍受追捧
2010-11-25 09:25:12
洛阳网11月24日讯 媒体报道“奥赛等六大赛事的获奖者不再保送上大学”后,学校、家长有何反映?社会上满天飞的各类奥赛培训班是否受到影响?教育部门怎么认为?今日记者对此展开了采访。
国内奥赛获奖不保送可加分
调整后的奥赛加分政策中显示,全国奥赛一、二、三等奖的获奖者今后不再具有保送资格,省级奥赛一等奖的获得者不再具有保送和加分资格。该政策于2011年秋季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将开始适用这项新的加分政策,而2010年(含)以前已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仍延续以前的保送与加分政策。
记者了解到,参加以下六大类比赛并获奖的学生,虽然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的资格,但仍可能享有加分优惠,而加分的前提是,应届毕业当年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决定是否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不超过20分向高校投档。这六类比赛获奖项目包括: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或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者。
对于参加国际奥赛的学生则被保留了保送生资格。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教育部的发文,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一等奖并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遴选为参加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集训的学生,应届毕业当年仍保留高校招生保送资格。
学校:欢迎取消奥赛与保送挂钩
“奥赛保送资格的取消,利大于弊,学校是持欢迎态度的。”市19中高级教师、奥数教练师利峰告诉记者,通过奥赛选拔各学科优秀学生,这种制度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奥赛与招生挂钩,完全偏离了其基本精神和原则。
师利峰称,取消奥赛保送资格有三大好处,一是减轻了学生和老师的负担,目前奥赛存在违背学校教育教学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已是不争的实事,有的学校为提高学校知名度,加班加点组织老师和学生研究相关题目,老师身心疲惫,学生穷于应付;二是让学科竞赛回归到本来的位置,现在不少学校参加奥赛的动机和行为已被扭曲,造成学生偏科和基本知识学习能力缺失;三是有利于教育公平,经济发达地区师资力量相对强,奥赛辅导教师的能力相对也高,在竞赛中占有优势,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各项教育资源本身就弱,保送制度客观上阻碍了教育均衡发展。
“奥赛补习作为一科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形式出现,让学生从兴趣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未尝不可。”师利峰说,但奥赛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对没有这方面“爱好”的学生让其参加搞竞赛补习,对学校和学生都是“劳民伤财”的活儿,从这个层面上讲,学校支持取消奥赛保送资格。
学生家长:很淡定,不太看重奥赛加分
对于国家取消奥赛保送资格,参加奥赛补习的家长怎么看?在联盟路市二中附近,参加奥赛化学补习的学生家长刘女士表示,自己的孩子已经进行奥赛化学补习5年了,之所以让孩子参加奥赛学习,主要是因为孩子对化学实验这方面的感兴趣。“能对学习有帮助就中了,俺和孩子他爸没指望孩子能保送入学。”刘女士说。
“我的孩子14岁,在小学时数学成绩一直不太好,小升初后,我们给他报了奥数培训班,现在孩子基本掌握数学的解题规律,奥数对孩子智商的开启还是有一定的作用。”在唐宫路市第二实验中学附近,学生家长郝先生说,让孩子参加奥赛培训主要是开拓了孩子的视野,至于能不能保送或加分他并不十分在意。
随后,记者对多名参加奥赛培训的学生家长采访后发现,他们大都表示,让孩子参加各科奥赛补习主要是提高孩子的学习技巧。至于能不能保送或加分,他们不太看重。一个观点就是,别人家的孩子都参加奥赛补习班,咱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奥赛补习班:政策调整对补习班没影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取消“奥赛保送”后,洛阳市奥赛辅导班市场影响并不大。市区英才培训机构的李姓工作人员表示,近日,报名参加奥赛补习的学生和以前相比没有减少,中途退学的也比较鲜见。“虽然国家取消了奥赛保送,但小升初、初升高时,奥赛的尖子生仍是各‘名校’追逐的对象。”李女士说,去年市区一所初中的学生在省奥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省内多家知名高中都表示愿意录取该学生,最后该学生选择了郑州一家中学。
随后,记者又对市区近10家辅导机构进行采访,他们均表示,只要高考的指挥棒还在,无论保送政策怎么调整,都不会对奥赛培训的招生产生太多影响。
教育部门:取消奥赛保送,对洛阳影响不大
“国家取消奥赛保送,总的来说对洛阳学生影响并不太大。”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称,市各高中每年参加奥赛选拔的约有2万人,而取得保送资格的学生平均不到10人,与整个高考录取人数相比,影响微乎其微。
该负责人表示,国家设立奥赛活动的初衷主要是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通过竞赛实现使大多数青少年在智力上有所发展,在能力上有所提高的目标。在普及奥赛的基础上,为少数优秀的青少年脱颖而出,成为优秀人才创造机遇和条件。而现实中不少学生家长把此活动当作高考的捷径,每周两次固定的竞赛辅导,天天做竞赛习题,因录取人数太少,绝大多数学生最后都是两手空空。
“保送资格取消后,学生上培训班的动机更单纯,让学科竞赛回归到本来的位置,无论对学生和家长、学校都是利大于弊的事。”该负责人说。(记者 武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