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洛阳网百姓呼声!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百姓呼声,服务百姓,12345便民热线,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

当前位置:首页>报网调查
  • 报网调查

小区健身器真的“很受伤”

2010-07-19 11:58:44
小区健身器材被破坏。
小区健身器材被破坏。
小区健身器材被破坏。
洛阳网7月18日讯 近一段时间,家住涧西区南村安居小区的王先生每天早上都会被楼下刺耳的“吱吱啦啦”声吵醒。因为年久失修,这些器材使用时经常会发出声音,在清晨听起来尤其明显。“从5点半开始,附近的住户就全被‘唤醒’了。我们要求小区物业检修,没有任何结果。”王先生说。   
  
观察:小区常见“残疾”健身器

  今日,我们来到王先生所住小区。放置在小区里的几件健身器材因为使用频繁,大多陈旧破损,稍微一碰就会“怪叫”。
  其实,免费健身器材“残疾”的情况,并非只发生在南村安居小区。涧西区拖厂9号街坊共有包括单杠、跷跷板、太空漫步机、太极轮等在内的十余件器材,可太极轮只剩下了半个轮子,漫步机的踏板也出现下垂,剩下能用的几件器材表面彩色油漆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有的上面还布满了铁锈。
  在老城区文峰社区附近,平步机的把手断了一个,太空漫步机成了“独腿”。正在单杠上压腿的刘老太太说,5年前这些器材装好后,没多长时间就被破环了;去年,社区组织专人维修了一遍,可是现在又全“残疾”了。“一到晚上,就有人偷偷摸摸来敲铁,听说是卖钱咧!”
  洛龙区龙和小区的居民们则对健身器材的安全问题有些担忧。住在B区的赵先生说,站在扭腰机上锻炼时,经常能听到“嗞嗞”的声音,像是螺丝没拧紧。“要是哪天转盘掉下来摔伤人怎么办?”
  
原因:使用不当,缺乏维护

据市体育局群体科一位负责人介绍,目前小区内的免费健身器材,大多数是由体彩和福彩中心捐赠的,另外还有一些是房屋开发商或相关单位自行购买安装。这些健身器材的正常使用年限一般为5年,5年之后按照要求应该报废;如果器材维护得好,年限还可以增加,可使用不当和缺乏维护等原因,导致很多健身器材的寿命大大缩短。
  采访中,我们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情景:太空漫步机被孩子们当成了秋千,他们蹲在上面大幅晃动,器材摆动的幅度远远超出了“使用说明”上规定的“两腿夹角100度”之限制;太极轮也没有发挥其原有的功能,在有些居民的手里,它变成了飞速旋转的“风车”。
  在涧西区拖厂9号街坊,很多居民不知道“腹背训练器”的使用方法。“来回地蹭,就可以按摩后背啊!”有人说。而按照“使用说明”的提示,不规律地转动按摩器械不仅会损伤人体,还会造成滚珠脱落。

呼吁:小区健身器,维护靠大家

  我们从市体育局群体科了解到,有专门的体育健身场地,且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小区,可以向市体育局申请受赠健身器材。待申请批准后和安装时,双方会签订“受赠养护协议”。
按照“受赠养护协议”的内容规定,谁受益谁负责。也就是说,受赠单位有义务对健身器材进行维护。“我们会定期到社区进行查看和维护,可是因为人手不够,有时会顾及不到。”相关负责人说。
“希望大家都能爱护健身器材。”业内人士提醒,要严格遵循各类健身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减少器材的磨损和损坏。另外,如果居民发现器材有螺丝、轴承等零件松动,或是部分损坏的情况,就不要再冒险使用了。
  
相关链接:

  居民使用健身器材受伤,责任如何界定?
  河南大进律师事务所谢亮律师说,根据《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居民使用健身器械时受伤后的责任归属问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如果是健身器材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应由生产厂家、销售者以及器材安装者和负责管理的物业共同承担责任。
如果是对健身器材疏于管理和维护导致使用者受伤,比如螺丝松动没有处理,或者没有及时更换零件,管理者应承担相关责任。如市体育局与受赠方签订了“受赠养护协议”,则按照协议,小区物业有义务对此进行善后。
另外,若健身器材本身没有质量问题,且相关部门的管理也比较到位,那么居民因为使用器材的方法、方式不当导致损伤,与他人无关。
记者 李岚 实习生 李萍 文/图

  • 问题热榜
  • 其他人还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