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馆展陈中关于“造纸术起源与传播”的图示以潘吉星先生学术假说为主线,将西汉长安标注为造纸术全球传播的源头。经查证,此表述与国家级权威历史叙事存在显著偏差
国家权威媒体与学术共识
1. 央视纪录片《中国纸的故事》明确指出,造纸术传播路径以东汉都城洛阳为起点,经洛阳→长安→敦煌→西域...→罗马扩散至世界。该片由中国造纸协会理事长赵伟任总顾问,顾问团队包括:
- 陈克复(中国工程院院士,制浆造纸工程权威,植物资源化学与化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首席科学家兼主任。 )
- 李忠正(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木材化学与造纸专家)
- 王菊华(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纸史与纤维形态研究专家)
- 李玉华(中国造纸协会造纸史委员会副秘书长)
上述专家涵盖造纸技术史与实证研究领域顶尖学者,其结论代表行业与学术界共识。
2. 教育部统编历史教材明确采用“东汉蔡伦的造纸术”为核心叙事,仅将西汉纸类遗存作为“原始纸”附录说明,一笔带过,从未承认其具备技术成熟度与传播能力。
潘吉星提出的“西汉长安传播说展图”缺乏系统性考古实证,未被央媒、教育部或国家级文博机构采用。 迄今考古界公认最早具备书写功能、工艺成熟的纸张实物为东汉洛阳及周边地区出土的蔡侯纸,与《后汉书》记载的“蔡伦造纸”时空高度吻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建议调整现有展陈,以东汉洛阳作为造纸术传播起点,标注长安为其向西传播的中继节点,与国家级历史叙事保持一致。 避免误导公众对“造纸术起源”这一中华文明标志性成就的认知。
恳请贵馆秉承严谨治学精神,以考古实证与国家权威论述为依据,优化展陈内容,维护历史叙事的科学性与严肃性。
回复部门:文物局 2025-03-23 08:49:15
尊敬的网友:
您好!感谢热心网友的建议。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展陈大纲和设计方案编制中,有关专家及设计团队本着对科学和严谨的态度,基于目前被普遍接受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汉魏时期的历史、文化、科技成就及影响进行客观介绍和展示。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第三展厅“造纸革新”部分版面内容,重点介绍了“东汉时期蔡伦对造纸工艺的改良”,“造纸术由洛阳逐渐向其他地区传播”,选用地图上也显示了造纸技术以洛阳为中心向外传播的路线,并未与主流观点和学界普遍认识相左。后期我们将在展览提升中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充实,对造纸术起源及传播相关观点进行分别介绍。希望相关网友对洛阳历史有更加理性认识,正确树立文化自信。
尊敬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