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种卡牌盲盒在我市多地未成年人中诱导销售,使孩子们沉迷其中,疯狂花钱抽卡,这令家长苦恼,引发社会担忧。
卡牌盲盒有精美的外观和精心设计的玩法规则,抽中好卡令人瞬间“上头”,再加上短视频、直播抽卡等营销手段的诱惑,不少成年人都难以抗拒,遑论心智稚嫩的未成年人。
除了线下购买交换“新奇特”,线上卡牌“以小博大”愈加疯狂。盲盒难逃赌博“原罪”,狂欢背后必有“钓鱼”套路加持,诱导玩家“上钩”“套牢”。交易游戏盛宴中,卡游公司卖卡牌盲盒,评级机构推高牌价,二手商家回收稀有卡再卖出,各方都赚得盆满钵满,唯独被“收割”的孩子们深陷其中,沉迷拆卡买卡令家庭借记卡迅速瘦身。
“抽卡”玩法本质上具有赌博性质。消费者无从提前得知盒内卡牌款式,卡牌内容具有随机属性,业内人士坦言:“这就是赌博。”让“抽卡”孩子尚未成熟的心智,骤然感受赌赢的快感与赌败的不甘,从而绑架其,令其持续沉迷狂热,不能自拔。更有评级机构和二手商家“发明”奇葩规则,刻意将卡牌变性为收藏投资品,强化孩子“上瘾”心理,这无异于明火执仗赌博。
从法律角度审视,消费者购买盲盒以获取不同稀有卡牌可能涉嫌参与赌博。生产销售者故意设计盲盒系统,以诱导消费者大量购买挑战所谓概率,增加获得稀有卡机会,且机制显著诱导消费者购买决策,致其产生“赌博心理”,可能涉嫌组织赌博。
从经济实质看,盲盒购买与稀有卡获取之间存在显著利益交换,且交换依赖不确定抽奖机制,可能构成赌博行为。无论孩子为抽卡半年花掉10万元,抑或一张卡牌评级后卖到21万元“天价”,购买目的都已从纯玩收集异化为倒卖赚钱。难怪家长表达不满:“感觉像赌博游戏,让人上瘾。”
就社会影响而言,盲盒销售直接导致未成年人沉迷其中、盲目消费;孩子们将大部分时间精力投注“抽卡”,势必影响学业;卡牌变异为孩子炫耀攀比“利器”,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育和健康价值观形成;未成年人用监护人手机买卡,还可能引发退款等消费维权纷争。
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等法律法规,均有明确条款,规定不得诱导未成年人进行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消费行为,一些卡牌盲盒出品方和经营者的商业模式和经营行为,已然涉嫌违反此类规定。
因此,整治“卡牌盲盒”,缺少的不是“达摩克里斯之剑”,而是果断亮剑。有关方面应果断亮剑,越早越好。
回复部门: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10-02 16:59:59
网友您好,您通过百姓呼声反映的问题,我局已立即与您取得联系,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法定职责范围,针对盲盒类生产经营及涉及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等进行沟通,您表示理解并认同。若您有相关违法线索,可拨打12315热线进行举报反映,祝您生活愉快!
温馨提示:当您需要市场监管领域的政策咨询和消费维权投诉、举报等服务时,请及时拨打24小时服务热线12315,我们将及时为您解答,依法处理投诉举报。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尊敬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