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洛阳在传承和挖掘历史文化时,不知不觉中和其他城市一样进入了一个怪圈。只注重看得见、摸得着的地面实物资源的开发,一门心思地要充实自己在文化上的硬实力,一来二去反倒忘却了人文景观——这一洛阳得天独厚的软实力。而且相对于地面资源硬实力的短板来讲,洛阳的历史人文恰恰是洛阳的优势所在。谁说历史人文不能成为一种极致的美和震撼?传说和神话就是一个例子,况且洛阳的历史和故事从来都不需要空想和杜撰。
●复兴文明应多“说”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里的“看”绝非局限于眼中所见和目光所及。应该涵盖“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多个层面。要想让外人对洛阳有深层次的印象和认识,单凭洛阳少得可怜的地面遗存显然不够。古来就有“看景不如听景”的说法,既然洛阳的历史只能说、不能看,我们为什么不在 “说”上多下工夫,通过“说”把历史人文这一彰显洛阳软实力的优势文章全面做足、做大、做强、做透。
言洛阳必提“十三朝”古都,然而这“十三朝”到底是哪些朝代,我相信在洛阳街头随机拦住几个路人,随便进行一下摸底测试,肯定有一多半人心中都没底,说不出个一二三。洛阳本地人尚且如此,我们又拿什么去向外地人进行推介、宣传;又凭什么让外人了解直至认可你的“文明之源”和“底蕴深厚”?一个本应该洛阳人人皆知的问题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其他更为复杂的问题了。我们要传承河洛文化,复兴洛阳文明,说服力难道仅限于此?
诚然,一个城市的宣传、推介乃至崛起需要众多学者、专家等金字塔塔尖式的精英人才,但更需要大众和全民的共同参与,这是根基,必须夯实。目前洛阳的问题是,单兵作战缺少将才和领军人物,集团军作战又战斗力不足,没有精兵勇士。洛阳要想打赢文明复兴这场硬仗,既需要有能统领三军、所向披靡的大将,更需要能冲锋陷阵的千军万马。
●大力“引进人才”
在“拜将封侯”方面,确实需要洛阳从体制、思路、待遇、发展前景等各方面广植梧桐树,积极吸纳各方贤能前来筑巢栖身,为洛阳的发展和崛起各尽其才。对外要广发“英雄帖”——招贤纳士,大办“群英会”——为人才施展才华和相互交流搭建平台,大设“英雄宴”——完善各类人才奖励及配套激励机制,大打 “英雄牌”——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对内要善于和敢于推出本地人才,使本土才俊有充分崭露头角、一展身手的舞台和机会。
迄今为止为什么洛阳在学术研究方面一直战绩不佳、成绩平平?
因为洛阳的土壤还不够肥沃,洛阳的水分还不够充盈,洛阳的阳光还不够热烈。试想,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培植出学术上的尖兵,磨砺出行业中的干将,更不用说造就或吸引大师级的人物。
洛阳要登高望远,洛阳要振臂高呼,洛阳要扶摇直上,必须开猛方、下猛药,把自身的肌体和大环境调理好。
●洛阳人应自觉宣传历史
在“集团军作战”方面,洛阳的当务之急,必须在河洛文化传承方面吹响集结号,实现全民皆兵,继而再训练出独具洛阳城市特色的“先锋战队”和“虎狼之师”。
洛阳弱就弱在文化宣传员太少、文化使者太少。自家人不识自家的珍宝,洛阳人不知道洛阳的历史和人文。一遇外地客人或团体,总是借助于有限的几个导游和宣传册。对于洛阳悠久厚重的历史和灿若星河的人文不是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地畅快道来,而是一问三不知,比外地人还“外”。
更有甚者,一说龙门石窟就说是“烂石头”,一提关林、白马寺、牡丹花会就说是骗人的。如此这般,洛阳如何不被人小瞧、看扁?洛阳耽误不了、更耽误不起,唯有迎头赶上、知耻而后勇。洛阳人太需要重新认识和了解洛阳,洛阳人太需要从自身做起自觉加入到宣传洛阳的行列,洛阳人更需要从学校教育开始,甚至从幼儿园的娃娃开始着手实施洛阳历史人文教育。
●政府部门也该补补历史课
补课,不光是普通的洛阳人,还包括洛阳的各相关部门。我们先把目光投向我们的各类媒体和各类广告,既然牡丹女子医院能提醒乘客阳光男科医院到了,各种治疗不孕不育的广告也能大行其道,为什么唯独介绍洛阳的历史人文的东西上不占显赫位置,登不了大雅之堂。
一提及挖掘利用洛阳的历史人文,洛阳人就开始“手不利怨衣袖”,不是说朝代太多,就是名人泛滥,不好抓重心、不好找亮点。我只想问一下,你根本就没有宣传,怎么知道别人不想了解、不喜欢。既然洛阳的重心和亮点不好找,我们为什么不来个“组团推出”。
其实洛阳和其他城市相比“重”就重在历史厚重,“亮”就亮在名人众多,这非但不是洛阳的劣势,相反是洛阳最大的优势。试想外地人一到洛阳,看到的到处都是有关洛阳历史人文的介绍和宣传,那种冲击力和震撼度如何?即便他记不住,也会大发感叹:洛阳就是洛阳,不愧为千年帝都、华夏文明之源。
如果再随便向路人问个路,随便进一家饭店吃个饭,随便在路边住个店,随便打个出租车,随便办点什么事……每一个人对于洛阳的历史人文、故事典故都能说出个一二三、道出个四五六,不说很专业,起码让人感觉洛阳人有内涵、有素质,没有愧对洛阳两个字。我想哪个外地人都不会说洛阳人“吹牛皮”、“人人是大忽悠”,他们只会对洛阳人肃然起敬。
“人人争当文明使者,处处展现古都文明”,这是我们洛阳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时提出的口号,现在我们在传承河洛文化的过程中,可否也“人人争当河洛文化宣传使者”,唯有这样才能“处处展现古都河洛文化魅力”。
加入这个行列吧,从你、从我、从现在做起。洛阳的文明复兴虽任重道远,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作为洛阳、作为洛阳人,我们必须只争朝夕。
回复部门: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11-06-29 08:41:18
“郑乾栋”网友:
您好!感谢您对我市旅游业的支持与关注!
您的建议很好,历史和文化是一个古城的灵魂,我们会在日后的相关工作中参考。也希望广大网友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来“传承河洛文化”。
尊敬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