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洛阳网百姓呼声!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百姓呼声,服务百姓,12345便民热线,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

  • [建议] 牡丹的“文章”究竟怎么做

    今天上午,读了《洛阳日报》“牡丹之城:菏泽与洛阳试比高”一文后,由衷地为我市领导真抓实干、真诚取经、决心做大牡丹产业的举动感到高兴,多年了,洛阳人民终于看到了一批实干家!牡丹的“文章”究竟怎么做,不仅是领导们的责任,也是我们作为市民们的义务,对外来讲,乃是全体洛阳人民的责任。


    牡丹之于洛阳,或者说洛阳之于牡丹,乃是血浓于水、水乳交融的深海情缘。一句话,“洛阳牡丹甲天下”,自古至今,已声闻了千年,这是洛阳牡丹最为深厚的文化根脉,我们要做的一切“文章”都应该围绕这一根脉展开,离开了这一点,我们的努力就会总是步他人之后尘,而终究无法超越。


    正确认识“洛阳牡丹”的核心价值至关重要。既然是文化根脉,就决定了牡丹之于洛阳,最为主要的优势就在于牡丹文化,洛阳要想把牡丹产业做大做强,就一定要把牡丹文化的“文章”做足做够做强做大,始终占领牡丹产业的“制空权”,以此为龙头,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自古至今,千年以来,牡丹伴随着洛阳古都一朝又一朝的兴盛衰弱,也经历着一轮又一轮的冰火洗礼,一部古都兴废史,同时也是一部洛阳牡丹的嬗变史。这期间演绎出来的多少人间史话,自然是洛阳牡丹最为傲人的身价资本,是任何一个地方都掠不走、夺不去的文化财富。放眼国内个别几欲与洛阳牡丹争高低的所谓牡丹之乡、牡丹之城,其实是纯粹地靠牡丹而卖钱吆喝罢了,那种“洛阳牡丹甲天下,菏泽牡丹甲洛阳”的呼喊,与其说是一种掠夺,不如说是一种竭力嘶底的叫嚣,除去牡丹本身,不知道它们还有什么?而洛阳不同, “洛阳牡丹”四字品牌是千年历史沉淀的结晶,与洛阳古都千年的兴衰一脉相承,独一无二。这种相形见拙,不是一个等级,不在一个层次上的比较,是多么可笑的事情!“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自然是洛阳牡丹最为可贵的品格。同时,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历史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决定了要想做大牡丹产业,不能单单从牡丹本身考虑。外地人来洛游看牡丹,内心深处是想通过“赏”来追忆洛阳的历史、品味古都的文化,在他们眼里,洛阳牡丹是最美丽的、洛阳牡丹是最高贵的,这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品位。因此,洛阳牡丹有别于外地牡丹的核心价值在于引人来“赏”而非外出叫“卖”,这应成为我们的首要共识。我们牡丹的 “文章”要放置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去综合考虑、综合谋划,才能打开思路,走出洛阳牡丹的一片艳阳天来!


    牡丹产业的发展可以从等级规划做起,由低等到高端依次而分。我们不妨叫它城区绿化牡丹、大众观赏牡丹、工艺商品牡丹、产业开发牡丹等等。但作为洛阳牡丹最为浓重的一笔,莫过于建设一座集洛阳牡丹、园林艺术、诗词文化乃至书法雕塑四位于一体的高品位牡丹诗歌文化园林。


    关于洛阳的古代园林,我国北宋理学家、书法家、诗人与奇石观赏家邵雍有诗曰:“人间佳节惟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此语见证了自周、汉以来,各个历史时期,从民间到皇家,洛阳园林在中国古代园林发展史上的核心地位。闻名中外的苏州园林,即是中原古代先民迁徙南下,客居江南兴盛之后建造的山水园林,某种程度上是洛阳古代园林艺术在江南地区的重现。时至今日,真正的洛阳古代园林在洛阳已难觅踪迹。前些年,我在洛河踏水,看到河床里裸露出许多大如卧牛的类太湖石的奇石,心中不免疑惑,心想,或许这就是历史上的名园遗石?


    至于洛阳与中国古代诗歌,则更为大家所熟知。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即是西周至春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的古代中原地区官乐民谣的诗歌汇编。之后,自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以来,无数的名人墨客在洛阳留下了大量的千古佳作。特别是唐诗宋词的辉煌发展,扎实地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心——洛阳的“诗都”地位。以唐诗为例,唐代洛阳的诗坛是一座千花齐放的的花园,《全唐诗》五万余首,而与洛阳相关的则在5000余首以上,占了十分之一。仅白居易一人就写了800余首与洛阳相关的诗,这种奇特罕见的现象,是其它任何一个城市所无法拥有的。唐代生活在洛阳城里的诗人,单是那些重量级的诗人就足以让我们眼花缭乱,他们完全可以组成一个阵营豪华的合唱团,领衔的男高音便是超级巨星李白、杜甫、白居易了。


    之所以产生这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在于千百年间,洛阳都是古代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它早已成为才子墨客、南迁移民与失去家园故土的百姓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一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的是只身在外的洛阳游子历经磨难、矢志不变的品质;“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诉的是洛阳游子对洛阳亲友的无限思念;“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其实就是对早年我等漂泊者,急于归乡探母急切心绪的真实写照;“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病在床”,“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下洛阳”,则饱含着中原百姓在失而复得的故地家园时的倏然泪下和狂喜激动。如此,一句“若问古今兴衰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更使我等大气回肠、慷慨万千!即如此,我们何不兴建一座“中华诗词文化牡丹园”,使厚重的 “诗都”从历史走向现实,把书面变成立体,以滋润四方归来的华子们的心境情怀,拾回我们曾有的精神家园?


    这是一方古诗古韵的文化家园,更是一方净化心灵的精神家园,带着期盼、带着仰慕,我走进了渴望的梦乡......


    在千年悠悠的洛水河畔,我等几人信步走来,于不经意间,一座古朴的巨大门槛倏然跃入视线,上方,“中华诗词文化牡丹园”几个大字苍劲古朴,两侧古树巍峨挺拔、相顾环卫,彰显着这家园林独具匠心的非凡手笔和气势。入得门来,信步游走十余步,猛然现一巨石,一位诗文大家立于一侧,手执墨笔挥就写下“若问古今兴衰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吾顿足静观,猛然醒悟,哦!原来这是司马君实司马光大人!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不便打扰的我们随即离开司马大人,继续前行......



    脚下,青石板路蜿蜒前伸,石路两侧,垂柳、风竹相拥而依,耳旁,不时传来淙淙的泉溪流水声。惬意的我心想,想必这就是曲径通幽了!果然,在柳暗曲弯处,一阵异香飘来,随香而望,但见一丛又一丛的牡丹花儿,在竹石衬护下,娇艳欲滴,开得正艳,原来,这就是“洛阳红”,真是一番好风景啊,如此赏看,心中又想,这洛阳花儿是好啊,可是总觉得又少些许文化的味儿。好比如,“洛阳红”有什么来历呢,正欲离开,却见一丛竹子后面,一座亭子静隐其间,亭边,一古服文人手执绢纸,上书一宋体古诗:“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哦,原来,是洛阳才子刘禹锡在此作诗。看来,我等是多虑了。


    告别刘大才子,我们沿着与亭子相接的走廊,继续前行,古朴的走廊曲弯前伸,两侧竹木相间,水声淙淙,不时传来鸟儿鸣叫,几只蝴蝶儿在胸前飞绕,令我们十分惬意,正欲落身小憩,竟然听到蛙声传来,不曾想到,前行的走廊竟然跨着一片水面,水面上的荷花儿才露尖角,点水的蜻蜓飞来飞去,恍若间,头脑里冒出一首诗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轻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难道,这里有杨万里大人吗?果然,在水面一侧假山下,杨大人正静心其间,捋胡垂钓,原来,杨大人早已静候我们多时啊!如此场景,倒令我们不敢打扰大人兴致,于是转身,悄然离去,继续探景......



    脚下,曲弯的小路由大小不一的鹅卵石铺就,间或摆出一些花鸟图案,即质朴又生动,平添许多情趣,造型别致的太湖石与两侧茂密的竹子相伴,指引着我们,前方通幽处,又有好风景。果不其然,与往常不同的是,还未等我们走出路口,幽暗的路径就已经敞亮起来。天!满眼的白色,一个雪白雪白的世界,原来,一大片一大片的丹风白组成了一围巨大的牡丹观赏园,由下而上自然明朗,内围里开满了红绿相间的各色牡丹,“琼葩到底羞色艳,国色原来不染尘.” 白玉般的丹风白,果然是名不虚传。倏然间,但见空中降下一位仙子,一袭白裙、飘然而至,她端立花丛,在蓝天白云下,在牡丹花丛中,她深情微笑地看着她的花儿,又深情微笑地看着我们,望着远方,天!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副风景,这一刻,我们忘记了自我,因为,我们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美丽的牡丹仙子!


    好景并未看尽,告别仙子姑娘,我们继续前行,一路探古论今。之后的行程,我们再次领略了各色牡丹的美丽,拜读了洛阳才子李贺的大作,见识了大唐诗坛“李杜相会”的场景,造访了刘禹锡先生的“陋室”,感悟了曹丞相“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感慨,领略了“竹林七贤”的风骨,我们不知疲倦地一路拜读白居易、欧阳修、范仲淹、崔颢们的一篇又一篇诗词大作......最后,我们又如获至宝地欣赏了王铎的《成拟山园》真迹......


    一阵涛涛的水声传来,梦中的我终于惊醒了。真是“一年一度春秋事,洛水又闻春潮声。彩虹飞临河洛地,百万儿女盼周公!”梦醒时分,恰逢各界正在热议”网络文章《“十问”洛阳》,想起我等之梦——“中华诗词文化牡丹园”,不知能否为古都洛阳找回中华文明的“原点”有所启义?


    祝愿洛阳的明天更美好!

    (2011.6.草于洛阳)

    游客 2011-06-13 评论4 浏览5799 编号 20110613073410848 [节会服务中心]未回复

网友满意度调查:

[网友交流] 最新 最热

  • 牡丹因洛阳而出名!其他地方抢什么?如果没有文化底蕴,牡丹也能是牡丹!

    +1 +1 回复

  • 废话连篇

    +1 +1 回复

登录后参与讨论:(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洛阳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尊敬的用户:

  1. 请文明留言,禁止恶意攻击;
  2.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3. 本网站保留对违反规定的用户进行处理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