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洛阳网百姓呼声!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百姓呼声,服务百姓,12345便民热线,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

当前位置:首页>维权参考
  • 维权参考

3·15:维权,我们与您同行

来源:洛阳晚报   2011-03-16 14:29:14
今日是“3.15”消费者权益日,本报记者奔赴孟津、伊川、宜阳三地,现场倾听、解决百姓消费投诉,并在全市一线执法人员中,采访了两位有丰富识假、打假经验的“高人”,请他们讲述自己的“独门秘诀”。
  
维权记录 
  磨刀石一沾水,竟然变成粉末


  时间:15日9时15分
  投诉人:卢女士
  被投诉方:孟津县小浪底路“两元店” 
  上星期,卢女士买的4块磨刀石让她憋了一肚子气。
  “第一次用的时候,刀上稍微湿了湿水,然后放到磨刀石上磨,还没磨几下,磨刀石就碎成粉末了……”今日,卢女士拿着那4块弱不禁“水”的磨刀石来到维权会场对记者说。
  据悉,卢女士的这些磨刀石都是在县城小浪底路上的“两元店”买的。记者随即与工商执法人员来到该店。
  一进店门,我们就听到店里的大喇叭在不停地吆喝“全场两元,欲购从速”。我们在店里找到了36块和卢女士买的一样的磨刀石。
  工商人员检查发现,这些磨刀石为同一厂商所生产,用指甲用力抠几下,磨刀石的外层就脱落了,露出了里面的白石灰,硬度极差,属劣质商品。
  工商人员当即暂扣了店内的所有磨刀石,并让该店负责人提供商品的进货票据,然后再做进一步处理。
  
2000多元治白发,越治越多

  时间:9时36分
  投诉人:几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年妇女
  被投诉方:宜阳县步行街青丝阁连锁店 
  “白头发没治好,不退款还让人闹心!”今日上午,几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年妇女来到设在县城红旗广场的维权投诉台,说出了让她们烦心的事情。
  “我们是县城步行街青丝阁连锁店的会员。去年9月份,我们看见店里的宣传单上有‘包治白发转黑发、止脱发生新发,无效退款’的广告后,每人交了1580元的治疗费和80元药费,还买了400元的洗发水、护发素等。可几个月过去了,大家的白头发还是跟以前一样,越来越多。”一名妇女说着,还扒开头发让记者看。
  “我们多次找店老板理论,可老板说不能退钱,只能给我们400元的产品。”这名妇女说。
  听完她们的投诉,我们便来到这家店。工商人员检查发现该店没有任何经营手续,属非法经营,当即对其下达了停业通知书。
  今日下午,经我们再三协调,店方给这几名顾客每人退了700元。
  
丝绵冒充羽绒,商家退货、赔偿

  时间:9时40分
  投诉人:钟女士
  被投诉方:伊川县人民大街一超市
  钟女士拿着1个月前买的一件高档羽绒服找到我们,让我们帮她鉴别真假。
  2月17日,钟女士在县城人民大街一家超市内买了这件羽绒服,当时她花了1000多元。拿回去后,钟女士发现衣服上的标识与实物情况不符:标识上称羽绒服的填充物为羽绒,但衣服里面的实际填充物却是丝绵。钟女士怀疑她买的这件衣服是假冒产品。
  工商人员随即将钟女士的这件羽绒服送往质监部门检测。检测结果表明,钟女士所买的这件羽绒服的填充物确属丝绵,并非标签上所说的羽绒,商家虚假宣传之嫌。
  经调解,钟女士与超市达成了赔偿协议:超市无条件退货,退还钟女士的全部货款,并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的规定,赔偿消费者相当于货款1倍的损失。
  
新手机无法开机,商家换新机

  时间:10时53分
  投诉人:刘先生
  被投诉方:宜阳县红旗中路春都手机维修店
  “上星期,我在县城一家手机销售点花500元买了一部手机,可没用几天就无法开机了。经销商说,不能确定是否为人为损坏的情况下,他们给我换新机。”刘先生很不开心地告诉记者。
  经了解,刘先生是在该县红旗中路的春都大厦内的春都手机维修店买的这部手机。随后,记者与工商人员随刘先生来到了销售点。
  经工商人员现场检查,该手机属正规厂家生产。经销商也再次为刘先生检测了手机,结果发现手机出故障是因为脱焊短路所致。
  经调解,虽不能确定手机是否为人为损坏,经销商还是为刘先生换了一部新手机。
  
高手档案 
  李建宇:一只眼睛就能辨别白酒真假


  年龄:48岁
  身份:孟津县工商局经检大队副大队长 
  李建宇的双眼视力都在1.5以上,之所以得了“一只眼”这个绰号,是因为他用一只眼睛看就可以辨别白酒真假。
  老李1997年开始从事经检工作,十三四年没挪过“窝”。是工作需要,更是兴趣驱使,老李的业余爱好就是收集各种各样的白酒防伪标志。在老李的办公桌的玻璃底下,夹着许多张稿纸,上面涂涂画画,写满了他多年来的打假心得。
  “80%的假酒,让我看一眼就会‘露馅’。比如说市场售价为500多元的五粮液,造假的用真瓶灌了假酒,从包装上看不出来,但重复使用的酒瓶都要再配个新瓶盖,如果瓶盖接口处有白胶就一定是假酒。”老李说。
  为了防止造假,酒的防伪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老李有个习惯,就是与全国各大酒厂的维权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打探他们的新防伪措施。
  “为消费者的健康把关,就应该不断提升‘内功’。”老李笑着说。
  
刘延杰:专业知识和直觉是他打假的“法宝”

  年龄:37岁
  身份:偃师市工商局府店工商所所长 
  个子不算高,精神;眼睛不算大,聚光;办理各类经济违法案件110余起,查获假冒伪劣商品案值80余万元——他,就是偃师当地赫赫有名的“打假能手”刘延杰。
  假名牌电线、假名牌饮料、假名牌轮胎……同事们都说,各种假冒伪劣商品,都逃不过刘延杰的“火眼金睛”。
  去年11月一天,刘延杰带着执法人员到市场上巡查。在顾县镇一货运部内,他看到墙角堆放着几十桶某品牌的润滑油。
  出于职业习惯,刘延杰下意识地多看了几眼。这一看不要紧,刘延杰觉得有点儿不对劲儿:“这几十桶润滑油的生产批号和以前见过的似乎不一样!”慎重起见,刘延杰安排专人暗中监视这批润滑油的动向,同时与该品牌润滑油生产厂家取得了联系。最终,这批润滑油被确认为假冒产品。
  除了专业知识,靠直觉辨假,也是刘延杰的“法宝”。有一次在一家大型食品批发商店里,刘延杰看见柜台上摆放着两瓶茅台酒,其中一瓶的标签颜色略白。
  “假的!”他要求商店老板出示进货发票。看着老板支支吾吾的样子,他对商店内的19瓶茅台酒进行了暂扣。经调查,这批茅台酒果然是假酒,酒瓶是从各酒店回收的,瓶里装的全是劣质白酒。按当时的市场价格,这19瓶假茅台酒的案值约1万元。
  但是“打假能手”也有为难的时候。刘延杰说:“没票据、没现场,维权就很难。还是那句老话,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一定要索要正规发票,并妥善保存,一旦出现问题,要保护第一现场,并及时拨打12315或到当地工商部门进行投诉。”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邓超 刘志渊 通讯员 常鹏超 上官兵

  • 问题热榜
  • 其他人还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