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桥作为隋唐洛阳城遗址节点工程,呈现方案一直成为引起社会关注,近几日突然由洛阳媒体大幅宣传平桥方案,相信最终方案也是综合各方面考量的最优选,但请在回复网民关于历史严谨程度方面把好关。
回复部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3-12-29 17:30:11
尊敬的网友,您好,感谢您对天津桥建设的关注。针对您的提议答复如下:
1.经与文物部门沟通,该文发于16年,对于天津桥的形制的研究并未深入开展和充分论证。文献记载,宋徽宗时期,京西路计度转运使重修天津桥前,向宋徽宗写了奏章,并呈送“彩画天津桥三等样制修砌图二本一册”,徽宗“诏依第二桥样修建”。其中“第二桥样”是何形制并不明确,无法考证是平是拱,您所提文中的多孔石拱桥仅为当时的推断,发文不够严谨。
2.近期,随着天津桥的建设逐渐提上日程,我局会同文物部门多次邀请国家级考古、建筑专家进一步论证认为,从考古发掘情况来看,已发掘桥墩的宽度2米,我国现存石拱桥的桥墩宽度与拱跨存在一定比例关系,最小为1/4,这与现场发现的间距尺寸都不相符,2米的桥墩宽度也不足以支撑拱跨落脚,因此,考古发掘情况确实无法支撑拱桥形制。
3.我们构建的是隋唐洛阳城中轴线,帖子中推测的是宋代时期的天津桥形式,从尊重历史的角度,不建议用“按照文献推测出的宋代形制”去构建隋唐天街轴线。
4. 报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所有的建设都要经得起推敲,要用国际化的思维、国家级眼光,高水准设计,要经得起历史的考证和时间检验,未来方案将历经国家级文物考古、建筑设计方面专家充分评审论证,并报国家文物部门审批。我们将会同文物等部门持续做好后续工作,方案获批后将第一时间公布。向您对历史文献和设计方案的认真研究表示感谢,也欢迎您继续探讨!
尊敬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