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结果:你不是一无所有,你还有病啊。”近日,诸如“2018你还会被这些‘病’困扰吗?”之类的手机“测病”小程序在微信朋友圈热传。市民只要扫图上的二维码之后,做几道简单的选择题,便会得到一张显示有选择困难症、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拖延症等症状严重程度的测试结果图片。
网友质疑,几个选择题就让我得了“病”,靠谱吗?生活中遇到情绪低潮期,我们该如何排解?家人、朋友心情不佳,该如何宽慰?来听听心理专家的建议。
经历
有些参与者只当是游戏,有些参与者觉得测完心情更不好了
以“2018你还会被这些‘病’困扰吗?”的手机“测病”小程序为例,进入程序后,根据不同的选择题,小程序会按顺序依次播放出6段不同的音乐。测试者需要选择出听到音乐的感受、音乐对应的场景、音乐对应的色彩、音乐播放的场景等。
相较于传统的心理测试题,跟着音乐做测试看起来似乎更新颖、更专业。而不少网友在做过测试后,也会随手将测试结果“晒”在朋友圈里,推荐其他朋友测试。
对于测试结果是否可信,大家也表现出不同的反应。采访中,网友“利”告诉《洛阳晚报》记者,自己对测试结果并不相信,只当是游戏。
“看到朋友圈有人转发,我就点开做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我拖延症严重,一开始觉得还挺准的。后来听朋友说测试结果都是随机的,就换了个名字重新测试了一遍,发现虽然选择的答案一样,测试结果却不同。”网友“利”告诉记者。
与网友“利”的态度不同,市民林女士却被测试结果打击了。她说,临近春节,工作和家里的事情一大堆,本来心情就比较烦躁,结果看了测试结果“你不是一无所有,你还有病啊”,瞬间感觉心情更不好了。
河南科技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理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肖一妙表示,为吸引眼球,许多朋友圈里热传的心理测试,测试结果往往都会表述得很夸张。心情好时,看过大多数人会一笑了之,但心情不好时,这些测试结果往往容易对人产生负面的心理暗示。
求证
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医生通常需要半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判断
每到年初,各类网站、社交软件中,总会有大量“新一年心理测试”袭来。记者在百度搜索关键词“2018、心理测试”,显示结果有5700000个。选择困难症、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拖延症等,是这些测试讨论的主要话题。
对此,肖一妙表示,医学上并没有拖延症和选择恐惧症的说法。而许多测试小程序,会将爱干净、做事极有条理的人归为强迫症,这是非常不科学的。
“心理医生在诊断患者情况时,确实会使用到一些测试。但这些测试目录的数量很大,从99条至399条不等,测试内容也很细致。”肖一妙说,除了目录测试,医生们观察对方或与对方交谈,通常情况下要经过半个月以上的诊断时间,才能根据症状、症状出现的时间等,来为患者开出诊断证明。
肖一妙说,以焦虑症为例,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很多人都会有焦虑情绪,但这并不是焦虑症。为判断是否为焦虑症,医生除了会了解对方是否有紧张、害怕、担心、不安的情绪出现,还要询问或观察对方身体是否有心跳加速,手脚发抖、发麻以及类似心梗的现象出现。由此可见,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的诊断,需要多重判断,单靠几个选择题并不靠谱。
窍门
设定可完成的小目标,多给自己的“心”一些鼓励
那么,生活中遇到情绪低潮期,我们该如何排解?
“休息一下,给自己的‘心’放个假,多给自己的‘心’一些鼓励。”肖一妙说,举例来说,如果是因生活事情过多,出现焦躁情绪,可以选择手头上所有的工作捋一捋或列成清单,然后从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起。同时,不妨每天或一段时间内,给自己设定几个可完成的小目标。每完成一个目标,就给自己一些小奖励作为鼓励。(洛阳晚报记者 李雨璐)
相关链接
碰到家人、朋友心情不佳,如何宽慰?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家人或朋友情绪不佳,需要人倾诉的状况。但您有没有发现,有时我们越劝越糟?这里,心理专家给我们提供了几个好的建议。
●当朋友说“我心情很不好”时
不建议回答:“你工作又好、跟男(女)朋友感情不错,你有啥可郁闷的?”
建议回答:“来,跟我聊聊,你怎么了?”
●当孩子说“我今天早晨不想起床”时
不建议回答:“别这么懒,整天躺在那儿有什么用?”
建议回答:“怎么了?不舒服吗?还是今天有什么事儿让你很担忧?”
●当父母说“我今天好累”时
不建议回答:“在家呆了一天,有啥累的?”
建议回答:“我来做饭,你跟我说说你今天都做了什么吧?”
●当老公(老婆)说“我压力很大,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时
不建议回答:“我压力也很大。”
建议回答:“家里不是还有我嘛,有什么事儿两个人一起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