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不唯书,只唯实

网友511779

贵局对九洲池白墙涂红的问复,引用《唐六典》“赤为尊”,认为唐代皇室建筑皆用红色,并认为隋唐洛阳宫城亦如此,并指明堂和应天门墙体皆为红色。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书,我个人认为这是事实求是的态度。九洲池和明堂及应天门,都是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一部分。尊重遗址考古成果,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分析,这应该是客观的做法。因此,我引用文物出版社《隋唐洛阳城1959-2001》一书中,几十年对隋唐洛阳城的考古成果,请教三个问题。
图一:拍摄位置为宫中永巷南墙南侧,即考古报告中,大内西区中部二号发掘区,探方GT56~GT75。“唐代早期墙垣墙壁两侧有白灰墙皮,墙皮残高16厘米。唐代晚期墙垣与门址继续沿用早期墙垣夯土。。。,补筑夯土外壁有白灰墙皮,残存两层。白灰墙皮残高10厘米。。。,门道东西两壁有白灰墙皮”。请问九洲池永巷墙体,如今刷成红白两色,依据何在?
图二:九洲池已复原的一期二期宫城大内西墙,是考古报告中的唐代西隔城东墙,探方BT205。“唐代西隔城东墙,。。。发掘部分南北长23米,残高0.5米。夯土东壁有包砖墙沟,宽0.4米。西壁白灰涂底,外施朱红”。请注意,大内西墙即西隔城东墙,东侧有包砖沟,墙体推测为包砖。西侧墙体白灰底上施朱红,但此位置是在大内西墙西侧室内,且残高50厘米,怎么据此认定大内西墙整段为红色?二期大内西墙已复原为两侧包砖,到了一期昌阖重门段,却全部涂成红色。二期一期同一段宫墙,两种做法两个颜色,请问这是为什么?
图三:再说应天门,考古报告宫城南墙的发掘中,“曾对南墙做过五次发掘,由东向西编为1~5号发掘点,1号发掘点,位于大内南墙段。在原洛阳日报社院内,探方编号GT453,东距应天门140米"。这和你们所说的应天门红墙,是同一宫墙。“发掘部分东西长5.1米,墙体残高1.1米,墙体南北两侧残存包墙砖沟”,请问你们说的应天门红墙在哪里?4号5号发掘点如图,南北西侧也是包砖,何来红墙?至于明堂红墙依据为何,请指出位置及证据。
遗址公园尊重考古,尊重事实,才是对历史最大的尊重。以上问题,向贵方请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