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桥设计问题

网友473054
2024.01.23

网传规划天津桥要设计为平桥,我不是专业的文史和建造学家,也无从得知具体的天津桥设计方案,只是在此有个问题向专家和领导同志请教探讨:复建的天津桥与隋唐时期的水运情况是否协调?平桥设计是否考虑了隋唐时期洛阳作为大运河中心,桥梁需满足繁忙的船只通行功能?
在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中展现出了船只在运河上舟楫万里的情形,如果是平桥,那么在古代是如何通行这些大型船只?还是说天津桥只满足通行小型船只?大型货运船只到了洛河天津桥这里就肠梗阻了。据史料《隋书·杨素传》记载:“素进取陈之计,未几,拜信州总管。……素居永安,造大舰,名为五牙,上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柏竿,竿高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旗帜加于上”。这个规模不知道有多大,是否能够通行于洛河桥梁之下?隋唐时期洛河水运情况是如何的?
看到之前规划局各位同志回复说这个天津桥要设计的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所以在此提出上述疑问,如果我们现在复建的桥梁跟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描述的水运场景冲突那可就太尴尬了,天津桥作为反映洛阳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验证建筑,应该要能够展现洛阳水运中心的地位。在此也建议复建的天津桥能够考虑展示隋唐时期洛阳城水运枢纽总图规划,好让游客直观感受到隋唐洛阳城天人合一,重视水运的独特设计。

尊敬的网友:您好!非常感谢您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关注。针对您的疑问答复如下:
1.您提到的《隋书杨素传》中,“素居永安,造大舰,名曰五牙...”其中永安指今重庆奉节,所描述的五牙舰的建造是为了渡长江战南陈水军。历史上没有五牙舰曾到达隋唐运河的记载。
2.根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隋朝时期的天津桥是以若干个大船为桥体,串以铁锁,组成一个规模宏大的浮桥。如有规模较大的船只需要通过时,因为是浮桥,当时的天津桥是可以开合的。据隋《大业杂记》、元《河南志》等载:过洛二百步,又疏洛水为重津,渠阔四十步,上有浮桥。津有时开阖,以通楼船入苑...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开通济渠,洛水入外郭城内,再东流,在皇城端门之南,分成三条水道,修建了三座桥:中间天津桥,北边黄道桥,南边皇津桥(或曰重津桥、星津桥),再东流后,又合流为一。因其河面宽阔,河滩多石碛,不能通舟航。一年后即在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四月,隋炀帝令土工监丞任洪则负责,在天津桥东北的洛水中流筑堰,枝分洛水,在洛水北岸开漕渠,以解决漕运问题。至公元701年在立德坊附近新建了新潭码头供商船停靠,进入洛阳的粮食和货物在新潭码头卸载后再通过城内的漕渠分发运送到南北市和各仓窖,为洛阳城的商业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按照隋唐洛阳城的总体格局,天津桥以西进入西苑范围,没有市和仓窖布局。可见,大量货运船只在天津桥以东的漕渠被分流,并不经过天津桥,少量需要过桥的船只从南边的星津桥通行。关于大运河和漕运的详细内容可赴大运河博物馆参观了解。
3.隋末至唐天津桥已历经多次复建,但明确记载已将浮桥改建为石柱梁桥,形制上就是平桥。而且,目前洛河水文条件和功能也已发生变化,与隋唐时期水位大不相同。新天津桥方案不是复建,是要结合洛河现状实际情况,尽可能还原当时历史场景,经多方论证后平桥方案较为合理。
4.目前新天津桥正在组织报国家级相关部门审批。我们将会同文物等部门持续做好后续工作,方案获批后将第一时间公布。向您对历史文献和设计方案的认真研究表示感谢,也欢迎您继续探讨!
1.您提到的《隋书杨素传》中,“素居永安,造大舰,名曰五牙...”其中永安指今重庆奉节,所描述的五牙舰的建造是为了渡长江战南陈水军。历史上没有五牙舰曾到达隋唐运河的记载。
2.根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隋朝时期的天津桥是以若干个大船为桥体,串以铁锁,组成一个规模宏大的浮桥。如有规模较大的船只需要通过时,因为是浮桥,当时的天津桥是可以开合的。据隋《大业杂记》、元《河南志》等载:过洛二百步,又疏洛水为重津,渠阔四十步,上有浮桥。津有时开阖,以通楼船入苑...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开通济渠,洛水入外郭城内,再东流,在皇城端门之南,分成三条水道,修建了三座桥:中间天津桥,北边黄道桥,南边皇津桥(或曰重津桥、星津桥),再东流后,又合流为一。因其河面宽阔,河滩多石碛,不能通舟航。一年后即在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四月,隋炀帝令土工监丞任洪则负责,在天津桥东北的洛水中流筑堰,枝分洛水,在洛水北岸开漕渠,以解决漕运问题。至公元701年在立德坊附近新建了新潭码头供商船停靠,进入洛阳的粮食和货物在新潭码头卸载后再通过城内的漕渠分发运送到南北市和各仓窖,为洛阳城的商业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按照隋唐洛阳城的总体格局,天津桥以西进入西苑范围,没有市和仓窖布局。可见,大量货运船只在天津桥以东的漕渠被分流,并不经过天津桥,少量需要过桥的船只从南边的星津桥通行。关于大运河和漕运的详细内容可赴大运河博物馆参观了解。
3.隋末至唐天津桥已历经多次复建,但明确记载已将浮桥改建为石柱梁桥,形制上就是平桥。而且,目前洛河水文条件和功能也已发生变化,与隋唐时期水位大不相同。新天津桥方案不是复建,是要结合洛河现状实际情况,尽可能还原当时历史场景,经多方论证后平桥方案较为合理。
4.目前新天津桥正在组织报国家级相关部门审批。我们将会同文物等部门持续做好后续工作,方案获批后将第一时间公布。向您对历史文献和设计方案的认真研究表示感谢,也欢迎您继续探讨!



网友149162

网友47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