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议对部分已破坏的名墓葬进行修复

京洛出少年
2019.06.22

洛阳古墓众多,历史上许多名人葬于洛阳,但同时由于各种因素,洛阳名人墓葬多被破坏,有的碑铭残破,有的封土被破坏,严重的是一点痕迹都不留,如李煜、唐昭宗、刘禅、孟郊、狄仁杰、王之涣等等。我建议文物部门对部分知名度较大的名人墓葬进行修缮,如修复封土立碑建亭等。此外,我通过在网上收集资料,制作了一张洛阳名人墓葬分布图,其中标注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名人墓地,只是百姓呼声平台没办法上传超过1M的图片,如你们需要可以留个邮箱我发给你们。

尊敬的热心网友:
首先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经过我局的调查研究,您提到的名人墓冢保护情况答复如下:
一、您提到的六处名人墓冢的基本情况
孟津县刘家寨村发现疑似南唐后主李煜墓,后经文物考古调查,现存墓冢为唐代墓冢,墓冢体量小、规格低,与李煜身份不符。
唐昭宗墓冢位于偃师市缑氏镇,已经文物考古调查基本确认墓冢与文献记载吻合。
刘禅墓冢文献记载的墓冢位置,经文物考古调查发现,其墓冢方位与汉魏故城宫城内的西北隅金墉城门重合。
狄仁杰墓冢共有两处,一处是衣冠冢位于白马寺东院内,另一处墓冢位于孟津县妯娌新村,已经文物考古调查基本确认墓冢与文献记载吻合。
孟郊和王之涣的墓冢通过文物考古调查尚未找到相关文物遗迹。
以上6处名人墓葬,2处经文物调查基本确认,2处与文献记载不符,2处未发现文物遗迹。
二、洛阳名人墓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洛阳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1500余年的建都史,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洛阳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帝陵和王公贵族墓葬分布较为集中。邙山陵墓群区域为洛河以北邙山及其山前地带,占地面积约800平方公里,现存夷为平地或实体墓冢约380座。洛南东汉帝陵区域为洛河以南、伊河以东至万安山麓,占地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现存夷为平地或实体墓冢约167座。
邙山陵墓群和洛南东汉帝陵已分别于2001年和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划定的保护区划已经省政府批准实施。2011年,洛阳市出台了《洛阳市邙山陵墓群保护条例》(含洛南东汉帝陵区),并纳入洛阳市第四期城市总规,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至今。2018年,我局已委托国家文物研究机构编制保护规划总体纲要,该纲要已上报国家文物局进行审批。
三、下一步工作
邙山陵墓群和洛南东汉帝陵共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现存夷为平地或实体墓冢约547座。洛阳古墓分布广、数量多,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下一步我局将依据国家文物局批复的保护规划纲要,积极争取国家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各级墓冢本体保护工程和周边环境提升工作等。再次感谢你对文物保护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首先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经过我局的调查研究,您提到的名人墓冢保护情况答复如下:
一、您提到的六处名人墓冢的基本情况
孟津县刘家寨村发现疑似南唐后主李煜墓,后经文物考古调查,现存墓冢为唐代墓冢,墓冢体量小、规格低,与李煜身份不符。
唐昭宗墓冢位于偃师市缑氏镇,已经文物考古调查基本确认墓冢与文献记载吻合。
刘禅墓冢文献记载的墓冢位置,经文物考古调查发现,其墓冢方位与汉魏故城宫城内的西北隅金墉城门重合。
狄仁杰墓冢共有两处,一处是衣冠冢位于白马寺东院内,另一处墓冢位于孟津县妯娌新村,已经文物考古调查基本确认墓冢与文献记载吻合。
孟郊和王之涣的墓冢通过文物考古调查尚未找到相关文物遗迹。
以上6处名人墓葬,2处经文物调查基本确认,2处与文献记载不符,2处未发现文物遗迹。
二、洛阳名人墓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洛阳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1500余年的建都史,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洛阳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帝陵和王公贵族墓葬分布较为集中。邙山陵墓群区域为洛河以北邙山及其山前地带,占地面积约800平方公里,现存夷为平地或实体墓冢约380座。洛南东汉帝陵区域为洛河以南、伊河以东至万安山麓,占地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现存夷为平地或实体墓冢约167座。
邙山陵墓群和洛南东汉帝陵已分别于2001年和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划定的保护区划已经省政府批准实施。2011年,洛阳市出台了《洛阳市邙山陵墓群保护条例》(含洛南东汉帝陵区),并纳入洛阳市第四期城市总规,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至今。2018年,我局已委托国家文物研究机构编制保护规划总体纲要,该纲要已上报国家文物局进行审批。
三、下一步工作
邙山陵墓群和洛南东汉帝陵共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现存夷为平地或实体墓冢约547座。洛阳古墓分布广、数量多,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下一步我局将依据国家文物局批复的保护规划纲要,积极争取国家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各级墓冢本体保护工程和周边环境提升工作等。再次感谢你对文物保护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素衣萧郎